自媒體經營者在最開始時,比起決定拍那類型的影片,更應慎選社群平台發展。
原因是:平台選擇的好會有流量紅利,選擇比努力重要,花一樣時間創作內容,但是平台選擇對了就可以讓更多人看見,曝光效果更好,效果事半功倍。
推薦你延伸閱讀:告別FB廣告投放,TikTok是2022年CP值最高的行銷方法!
過去,我在Tiktok上,每支影片平均都有10萬觀看量,不用花任何一毛錢的廣告費,就可以讓這麼多人看見我。
因此,今天我想與你分享「FB、IG、TikTok,這3家的經營CP值評比」。
透過分享,我希望讓你們理解這3個平台在效益上的差異,以及身為自媒體經營者該如何從中選擇。
案例分享:自媒體經營,讓素人也能打敗大廠商
在今天的案例分享中,我們可以瞭解如何通過自媒體的經營,來達到創業的目的。
我有一個學生小康,他是上班族,後來決定辭職從事電商創業,一開始的品牌設計費、包裝包材費和內裝的費用,讓他在前期研發產品的時候開銷就很大。
後來產品研發出來之後他選擇用臉書平台來行銷推廣,花了非常多的廣告費,一個月至少10萬的廣告預算操作,不過下單量卻一直高不了。
每個月的業績跟行銷預算無法成正比,讓他覺得做電商真的太難太燒錢了。
在整段過程中,他碰到了很多困難,像是選擇平台只能選擇臉書來進行廣告行銷,大家都在談論臉書,所以他覺得臉書就是最好做電商的平台,可是卻不知道投入的廣告預算要這麼高。
以上的問題,都是因為他在平台選擇上的失誤,那到底該如何挑選平台呢?
自媒體經營平台一:Facebook
在選擇平台前,必先對每個平台都有充分的認識。
先來說 Facebook,FB 在 2012 年興起,從最開始,他只是作為個人分享平台,但後來隨著用戶大量湧入,加上個人品牌與自媒體經營概念的盛行,使得 FB 越來越多使用者。
再加上 FB 的直播功能興起,使許多業者能夠在上面進行直播帶貨。
FB也是從那時開始成為行銷重地,以階段來說,它有以下這4個時期:
FB自媒體經營階段一:藝人發起
FB的經營邏輯是成立粉絲專頁,在上面經營個人 IP,也就是以自己的名字為品牌,或是自有品牌,也有許多藝人會在上面進行分享,如:五月天、蔡依林等等,讓喜歡他們的粉絲大量關注 FB。
FB自媒體經營階段二:圖文創作者並進
漸漸的,除了明星,也開始出現圖文創作者,在 Facebook 上分享自己的創作,例如:當肯、鬧一波大師,都是早期的先驅。
以知名圖文創作者當肯(Duncan)為例:
他用幽默風趣、貼近生活的圖文,切中人們的笑點,從累積第一個一百萬粉絲到現在的三百萬,從身兼兩職到成為專職圖文創作者。
FB自媒體經營階段三:素人 KOL 誕生
因為這些人的成功,加上開設個人粉絲專業不需要費用,操作方式也較簡單,吸引了也想分享自己生活、知識、技能的素人,紛紛在 Facebook 上經營自己的自媒體。
慢慢的,開始有各式各樣的廠商,發現自媒體經營者的貼文或影片觀看量極高,並且擁有一群粉絲量,又比以往找藝人代言的費用更便宜,因此掀起了廠商找自媒體經營者業配的風潮。
當自媒體經營的商業模式確認後,有使得自媒體經營者更放心,進一步加速更多人湧入。除了定期經營外,也會透過替特定的圖片和影片下廣告,讓更多人觸及並進行商業轉單。
FB自媒體經營階段四:飽和期
隨著大量自媒體經營者湧入平台,競爭越來越激烈,市場供過於求,出現以下幾種情況:
飽和原因一:削價競爭激烈,經營者獲利空間減少
經營者開始削價競爭,甚至為了接到商務合作,拉低市場行情。
飽和原因二:Facebook 觸及率降低
加上 Facebook 平台改版,使得粉絲專頁觸及率降低,即使粉絲按了粉絲專頁的讚,也未必能在對方發文時被觸及到,間接影響廠商們的投資意願。
飽和原因三:年齡族群被拉高,年輕人移出
而由於後來FB的年齡族群整個拉高,年輕人出走,這更導致了觸及率降低,最終平台用戶逐漸流失,轉向 IG、Tiktok。
具體來說,在經營 Facebook 自媒體時,我們需要花費的成本包括:
- 企劃統籌
- 拍攝照片、影片
- 圖文美編
- 攝影器材費用
- 攝影師費
- 下廣告的行銷費用
Facebook 經營自媒體優點:
- 仍是用戶最多的平台:用戶人數仍然眾多,若以台灣地區,在臺灣Facebook / Instagram人口統計報告 (2022年2月),仍是勝過其他平台的,因此具有一定的影響力。
- 上手成本低:粉絲專業的操作功能相對簡單,且辦一個帳號完全零成本,對於不熟悉自媒體經營的人,上手和理解成本最低。
- 消費能力相對高:由於平台用戶的年齡層偏高,加上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,高齡商機崛起,因此若是針對高齡的產品或服務,FB 仍舊是 CP 值高的選項。

Facebook 經營自媒體缺點:
- 功能未有太多創新
- 內容形式以圖文為主,但現今閱覽趨勢是短影音,形成大量粉絲流失,觸及率降低。
這個平台這幾年效應越來越低,讓選擇以臉書當電商平台的品牌壓力越來越大。
自媒體經營平台二:Instagram
Instagram 的經營邏輯,同樣是透過圖片或照片來行銷曝光,投放的廣告費用越高,才會讓越多人看見。
而它的發展經過又分為以下這幾個時期:
IG自媒體經營階段一:初期發展
IG在最早期時,因為一線高質感的時尚網紅、全球知名巨星,開始在 IG 上發圖片,進而吸引了大批年輕族群註冊 IG。
以葡萄牙職業足球員克里斯蒂亞諾·羅納度為例:
在 IG 上分享私人生活照片,吸引大批球迷追蹤,透過生活照更了解偶像的不同面向。
IG自媒體經營階段二:成長期
隨著愈來愈多人加入,開始有更多自媒體經營者,在 IG 上分享趣味、質感的生活照,帶動 IG 平台人數起飛,在 IG 上經營個人品牌的類型,也趨向多元化,出現健身、烹飪、旅遊、跳舞等以圖片或短影片為媒介的經營者。

以號稱為「地表最強網紅」的義大利網紅,琪亞拉法拉格尼舉例:
有著亮麗外表以及177公分名模身材,每日在 IG 上分享學習穿搭的照片,吸引對時尚與穿搭有興趣的粉絲關注。
IG自媒體經營階段三:個人媒體大量發展期
隨著大量用戶湧入,逐漸也有素人與網紅在 IG 上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,有成功經營者,也有難以經營的案例。
綜觀來說,常見的經營困難原因有二。
經營困難原因一:停留時間有限
IG 演算法是依照你關注、追蹤的對象,推播給你對方的內容,若沒有追蹤對方,相對難看到更新的內容,容易感到乏味。當有 tik tok 等以興趣內容為推播的平台時,IG 用戶的停留時間便變得有限。
經營困難原因二:難以漲粉
承上,以演算法的規則是推播訂閱者來說,系統較不會推薦陌生內容,對於經營者而言,便須透過自主下廣告等方式,獲取關注與追蹤。並且隨著經營者增加,需付出的廣告成本也不斷攀升。
Instagram的經營成本,主要花在:
- 企劃統籌
- 拍攝照片、影片
- 圖文美編
- 攝影器材費用
- 攝影師費
- 下廣告的行銷費用
經營Instagram總結來說是成本高,效益中。因為變現來自粉絲基礎,但當他的漲粉相對困難時,也會有一定的變現門檻。
總結來說,目前在Instagram經營自媒體的優缺點分別是:
Instagram 經營自媒體優點:
- 台灣用戶人數相對高:只要用心經營,仍有高機率吸引一群小眾粉絲。
- 若能積累粉絲群,易獲台灣品牌業配青睞:由於 IG 演算法會推播給讀者訂閱的網紅,因此若你有既定粉絲群,對品牌而言,將是合作的好選擇。
- 相對適合與粉絲交流,增加互動與親近感:由於 IG 以訂閱、追蹤者互動溝通模式為主,且台灣使用 IG 者眾多,因此若想深度經營台灣粉絲,可選用 IG 平台。
整體來說,經營IG利於與粉絲拉近關係,若能成功經營,將吸引品牌業配合作,但對於素人而言,曝光機會受限於演算法相對較低,漲粉較為困難。
自媒體經營平台三:TikTok
最後,我們來看一下TikTok,它的經營邏輯是只要定位跟風格夠精準,演算法會自動推送到喜愛相關話題的人,所以粉絲族群就會夠精準,而且不需要花任何廣告費用,就能更容易讓大家更能看見你。
TikTok發展起來的經過,可以看這四個階段:
TikTok自媒體經營階段一:初期發展
TikTok最早風靡是源於「舞蹈 Cover」,用戶一窩蜂的跟風拍攝,引領當下的話題流行,進而吸引平台人數暴漲。
以印度尼西亞的雙胞胎姐妹舉例:
透過在Tiktok分享舞蹈日常,進而吸引了670萬的粉絲,影片最高一支瀏覽量為3300萬人,非常驚人。

TikTok自媒體經營階段二:爆發成長期
後來名聲傳出後,湧入各種喜好的大量用戶,含:健身、旅遊、美妝、時尚、音樂類別,分享自己專業與興趣相關的短影音,而受惠於平台會依照用戶喜好的內容屬性推播,因此只要發佈好內容,就能快速吸引同好,累積粉絲並加以變現。
以Addison Rae Easterling為例:
19歲的Addison Rae Easterling一年前才是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的新生,從小熱愛舞蹈的她開始在TikTok上拍攝舞蹈視頻,靠搞怪舞蹈如今已經有6840萬粉絲。之後廣吿代言接不停,包括運動品牌Reebok、手錶品牌Daniel Wellington。成名後她已輟學成爲全職網紅,更打算推出自己的個人美妝品牌。
收益:500萬美金
粉絲數:6840萬
TikTok 的經營成本,主要花在:
- 企劃統籌
- 拍攝照片、影片
- 攝影器材費用
- 攝影師費
- 剪輯費

具體來說,目前在TikTok經營自媒體的優缺點分別是:
TikTok 經營自媒體優點:
- 內容擴散力強,利於素人快速曝光、獲得流量:由於 Tiktok 演算法是用喜好內容推播,不受限於訂閱追蹤,因此即使你是沒有粉絲基數的素人,只要認真的把內容做好,仍有高機會不用花廣告預算,就能讓對你喜好的垂直用戶看到並認識你。
- Tik Tok 官方給予曝光機會:若你的經營定位清楚,便有機會被官方找到,告訴你下週的熱門話題,讓你更能抓到曝光機會,獲取較高流量。
- 變現模式與功能多元:目前不只直播可以變現,連影片都可以變現,只要你的粉絲喜歡你的影片,就可以送禮物給你,且 Tiktok 首頁也可以導連結轉單。
- 導流其他平台能力強,有助於他平台漲粉:Tik Tok 的「個人頁」介紹介面,版位上能明顯串接 IG 與 YT(如下圖),因此只要你的 Tik Tok 影片擴散出去,粉絲從影片點擊到你的主頁,就有機會進一步追蹤你的其他媒體平台。

TikTok 經營自媒體缺點:
- 台灣用戶年齡層相對低:目前台灣使用 Tik Tok 者,年紀以 18-24 歲為主(佔比 38%),因此若品牌想鎖定的台灣客群年紀非在此區間,未必能接到合適業配或合作。
- 經營前若沒有找到個人定位,內容難以擴散:由於 Tik tok 演算法是按照喜好推播,因此若你今日分享烹飪,明日分享跳舞,演算法會不知如何將你區分類型,推播給合適的粉絲,進而便會使你的頻道內容難以被擴散出去。
- 上傳影片時,要注意音樂版權問題,以免影片被去聲。

結論:要選擇自媒體經營平台,可從它們的成本跟效益作思考
透過今天分享的「FB、IG、TikTok,這3家的經營CP值評比」,我希望可以幫助你在選擇自媒體平台的時候,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過去我一直致力於推廣Tiktok漲粉和變現的秘訣,若你在經營自媒體的過程中,有要花大筆廣告費才可以被看見的困擾,或是對於經營自媒體的方向和定位不清楚,可以找到我,我們有一連串相關的課程可以幫助到你。
我會透過線下課程的方式,帶領你一步一步的了解自媒體生態,並找到自己的風格定位及漲粉變現秘訣。
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請洽https://liff.line.me/1645278921-kWRPP32q/?accountId=968dibpe
推薦你延伸閱讀:如何成為網紅?4步驟幫你打造自媒體規劃
參考資料
註解 1:Tiktok社群經營致富術
註解 2:Facebook互動行銷
註解 3:買氣紅不讓的Instagram視覺行銷